packages.xml和packages.list
在上一篇apk安装方式中,提到过在安装中会解析AndroidManifest.xml,将信息写入到packages.xml和packages.list中。
那这2个文件到底记录了什么信息呢?有啥作用?
packages.list
它的里面就是一行一行的类似下面的信息:
com.android.packageinstaller 10025 0 /data/data/com.android.packageinstaller platform 1028,3003,2001
- 第一列是包名
- 第二列是app中的userid,如果没有通过android:sharedUserId指定UID,那么App在安装的时候,系统会给app自动分配一个uid
- 第三列表示app是否处于调试模式,由AndroidManifext.xml里android:debuggable指定
- 第四列是app的数据存放路径,一般是”/data/data/${package_name}”这样的文件夹
- 第五列是app的seinfo信息
- 后面是app所属的user group, 如果一个app不属于任何group, 这里的值是None
packages.xml
<?xml version='1.0' encoding='utf-8' standalone='yes' ?>
<packages>
<version ... />
<version ... />
<permissions>
<item name="xxxS" package="xxx" protection="xx" />
... ...
</permissions>
<package xxx>
...
</package>
...
<shared-user xxx>
...
</shared-user>
...
<keyset-settings version="1">
...
</keyset-settings>
</packages>
permission块
包含了系统中所有定义的权限的信息。
内容类似于:
<permissions>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REAL_GET_TASKS" package="android" protection="18" />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REMOTE_AUDIO_PLAYBACK" package="android" protection="2" />
...
</permissions>
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的package
属性不一定都是android,对于自定义的权限,也可能是对应App的名字。
protection表示权限的级别,如normal, dangerous之类的。
package块
包含了系统中所有安装的app的详细信息
以每个app为区分,示例为:
<package name="com.tencent.qqmusictv" codePath="/data/app/qqmusictv" nativeLibraryPath="/data/app/qqmusictv/lib" primaryCpuAbi="armeabi" publicFlags="941112933" privateFlags="0" ft="15f00a383c8" it="15f00a383c8" ut="15f00a383c8" version="134" userId="10044">
<sigs count="1">
<cert index="6" key="30820247308201b0a003020..." />
</sigs>
<perms>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WRITE_SETTINGS" granted="true" flags="0" />
...
</perms>
<proper-signing-keyset identifier="7" />
</package>
- name表示app的包名
- codePath表示这个apk文件存放的位置,如果是系统app, 存在system分区,如果是第三方app, 存在data分区
- nativeLibraryPath表示app使用的.so库存放的位置,primaryCpuAbi表示app以哪种abi架构运行 publicFlags和privateFlags是根据AndroidManifest.xml里的设置,生成的,例如:android:multiarch
- ft表示apk文件上次被更改的时间,it表示app第一次安装的时间,ut表示app上次被更新时间,它的值好像一直和ft相同, ota或app重装之后,这里的ft和ut可能会改变。
- version是app的版本号信息, 也就是在AndroidManifest.xml里配置的android:versioncode
- userId是为app分配的user id, 如果有使用shareUserId, 这里出现的就是SharedUserId。
- sigs块里的count表示这个app有多少个签名信息,因为有些app可能会被多个证书签名。cert里的index表示这个app使用的证书的序号,当系统发现一个新的证书,这个号就会加1,key是app使用的证书内容的ascii码值。 PKMS在扫apk文件过程中,如果发现它和之前扫描到的apk使用的是相同的签名证书,这里就只会有个index的值,并没有key的值。拥有相同的index的package, 表明它们使用的是相同的签名
- perms块里是这个app拥有的权限, 对于一般的app,这些权限是在AndroidManifest.xml里写明的;那些使用了相同UID的app, 这里的权限就是所有使用相同UID的app申请的权限的总和。 granted表示这个权限是不是已经被允许。
- proper-signing-keyset里的identifier就是上面说的keysets里identifier的值。它是用来标明这个app使用的是哪个公钥。
shared-user块
包含了所有系统定义的shareuser的信息
<shared-user name="android.uid.system" userId="1000">
<sigs count="1">
<cert index="1" />
</sigs>
<perms>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REAL_GET_TASKS" granted="true" flags="0" />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ACCESS_CACHE_FILESYSTEM" granted="true" flags="0" />
... ...
<item 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DELETE_PACKAGES" granted="true" flags="0" />
</perms>
</shared-user>
- name表示这个shared-user的名字,userId表示这个user在系统中的编号
- sigs和package块里的意思相同
- perms表示这个user所具有的权限。在开机扫描apk文件时,它会将所有使用了相同uid的app的权限收集到一起,然后放在这里。并且最后还会把这些权限再下发给那些使用了相同uid的app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系统中使用相同uid的app,它们具有一样的权限。
keyset-settings
包含了已安装app签名的public key信息。
<keyset-settings version="1">
<keys>
<public-key identifier="1" value="MIIBIjANBgkqhki..." />
...
</keys>
<keysets>
<keyset identifier="1">
<key-id identifier="1" />
</keyset>
...
</keysets>
<lastIssuedKeyId value="9" />
<lastIssuedKeySetId value="9" />
</keyset-settings>
它收集了所有app签名的公钥信息,和签名介绍的package块中的信息有关联。
- keysets块中包含了很多keyset, 每个keyset都有一个编号用identifier表示,keyset里包含的key-id里的identifier和上面keys>中public-key的identifier的值相对应。
- keys块中public-key里的value值就是从apk包里的签名文件里提取出来的的公钥的值。
- lastIssuedKeyId和lastIssuedKeySetId表示的是最近一次取出来的公钥所属的set编号。